井边黄色的夯土墙上,贴着数张以前当地群众挑水打水的黑白老照片,“吃不上水”已成为村里老人讲给孩童的难忘记忆。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这里是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李家店乡坪合村,一条黄褐色的峡谷河道沿着村边蜿蜒而过,这条河被当地称为苦水河。
长期以来,村民们依苦水河而居。“河水盐度很高,又咸又苦!喝多了就会拉肚子。”村民张芳琴回忆说,以往各家各户都会打水窖存水,盼望着多下雨,解决人畜吃水。
10月14日,董银华在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李家店乡坪合村的家中洗菜。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多少代人用肩膀从三四公里外挑水来用。”今年72岁的村民董银华告诉记者,过去水太缺了,村民舍不得喝挑回来的水,通常将干净的水与河水掺在一起饮用。“平时几乎洗不上澡,就算有点水,也要小心翼翼地用毛巾沾水擦身体。”他回忆说。
通渭县是甘肃18个干旱县之一,境内干旱少雨,水资源极缺,人均占有量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的十分之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未实施之前,通渭县群众主要通过山泉水和水窖水解决饮水问题。
据通渭县委书记邵鹏介绍,从2005年开始,通渭县先后实施了总投资11.62亿元的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引洮一期陇通农村供水工程和引洮二期配套通渭县城乡供水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饮水安全工程。建成水厂3座,各类调蓄减压池725座,总容积166.3万立方米,提水加压泵站15座,敷设各类供水管网8080公里,全县行政村、自然村通水率均达100%、户通水率达99.9%……
随着系列措施的逐步实施,如今,黄土地迎来了新气象,全县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保障。
在坪合村,记者采访中看到,家家都通了自来水,拧开水龙头,水压大而稳。各家的农耕用水和牲畜用水也非常充足。
记者想看看老董家用了几十年的挑水桶,他笑着说:“那个桶已经不知道撇到哪里去了。”
记者在老董家厨房发现,现代化的洗漱池中间打了一个洞,将一口大缸嵌入其中。他说:“就为接住关水龙头后流下的那几滴水。”
目前,村里布满了嵌入式接雨水的管道,然而大多数农户依然保留着原来的水窖,将屋顶、院内、道路上的雨水汇集后引入水窖,用于菜园浇灌和牲口饮用水。
“忆苦思甜,我们不会忘记以前喝苦水的日子,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大家还得省着过。”老董说。
10月14日,董银华在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李家店乡坪合村的自家院内。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一系列改善民生用水的重要举措,不仅解决了群众日常用水的问题,也为当地产业蓬勃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头的巨大透明温室中,水汽弥漫,有缠满藤蔓的绿葡萄,还有鲜红色的小辣椒。
这是10月14日在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常家河镇的“山楂小镇”拍摄的山楂园。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记者来到苦水河旁常家河镇的“山楂小镇”,如今充足的水资源,为农业经济插上了“翅膀”。
据通渭常家河福兴德农牧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常海增介绍,小镇建立了光伏产业园和万亩山楂示范园,以木耳采摘、山楂等农特产品加工为主,建设现代光伏大棚84座,山楂年切片加工能力达10万吨,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93.1万人次,总收入超730万元。
这是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常家河镇的“山楂小镇”的加工车间内的山楂切片机(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蓝天白云日光足,红红的山楂绿绿的树叶,一大片山楂树林倒映在旁边巨大的蓄水池中。
几千颗山楂干铺成的五星红旗、硕大的表演舞台、一排排小木屋……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山楂小镇”已成为附近居民近郊出游的新选择。
据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甘肃省采取“建大、并中、减小”方式,进一步优化农村供水布局。截至2023年底,甘肃建成运行农村集中供水工程7372处,分散供水工程16.69万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规模化覆盖人口比例达91%和6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条河水观民生,一片山楂林看产业。从等天下雨,到通了自来水。苦水变“甜”的故事,正是我国西北民生改善和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习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